实践活动

 

【本期导读】

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众多的医务工作者、科研人员义无反顾的冲在一线,一场没有硝烟的“战役”全面打响。与此同时,有一群可爱的人舍小家顾大家,在默默坚守岗位,用平凡之躯树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……

今年暑期,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,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返乡实践故事……

【篇一】

访匠心之人,听匠心故事,悟匠心精神

19自动化1班 殷文晶

在镇江,说起陈杰群可能大家不知道,但说起“陈一刀”大家并不陌生。“陈一刀”这个头衔,不仅是大家送给他的昵称,更是对他技艺的认可。他就是国家四级修脚师陈杰群。

 

陈杰群师傅工作时

 

今年42岁的陈杰群,18岁开始学习修脚,目前已获得国家四级修脚师职业资格认证,通过扬州名师认证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陈杰群不仅把修脚这门技艺学得精通,在公益大爱的这条路上,他也走的铿锵有力。十几年里,他和“聚力手艺人公益服务中心”的手艺人,已义务服务了上万人次。因此,作为一名知名的“公益达人”,他获得了“丹徒区优秀人大代表”“中国好人”“江苏省优秀志愿者”“第11届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”“镇江市最美人物”“镇江市最佳慈善楷模”“镇江市优秀慈善义工”等荣誉称号,并被选为镇江市青年联合会常委。即使现在自己做老板,陈杰群也坚守着自己的初心。如今,他和自己的团队不仅定期去做公益,环卫工、现役军人、残疾人等这些社会特殊群体,到他店里修脚,也都一律免费。

 

荣誉墙

 

能有机会与陈杰群面对面交谈其实特别荣幸,听着他滔滔不绝地谈论起自己的工作和公益,他情绪一直都很饱满,那份热爱是从眼眸中透出来的,是有迹可循的,是能够轻易能感受到的。在此之前,“工匠精神”于我而言可能只是百度词条中固定死板的的解释,可是当真正接触到陈杰群师傅之后,这个词就有了温度,我似乎对“工匠精神”一词有了渐渐清晰的认识和理解,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就是“脚踏实地”。

 

与陈杰群师傅的合照

 

工匠精神始于兴趣,寻找适合自己的事情,而后坚定。采访的过程中,陈杰群师傅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良久:“我用我的手艺,创造了我的现在,创造了我的生活。”对于修脚这样的工作其实或多或少地会让人觉得不够体面,大多数人选择避而远之。18岁那年的陈杰群因为家庭条件艰苦,为了有一技傍身,成家立业后,养家糊口。但当他深入了解后就对修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他也似乎比其他学徒更适合这份职业,大概学了一年多就小有成就。虽然刚开始他速度很慢、也掌握不好力度,但潜心学了几个月他便已经掌握了技巧,有了独立为客人服务的能力。采访时问道“从业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?” 陈杰群师傅这样回答:“20几年前,我修脚还是三脚猫功夫,给一个客人修脚时划了一块肉下来,客人缝了很多针,我当时觉得修脚真是太难了。但是那个客人一直相信我,还来找我修脚,成为了我的好朋友。那个客人还说他见证了我的成长。”因为这位客人的一直相信,因为许多人的默默支持,让陈杰群师傅一直坚持自己的兴趣,这才成就了如今这位大师。

工匠精神陷于热爱,熟练中追求精益求精,而后创新。采访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:“您觉得您在这一行中脱颖而出,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” 陈师傅是这样回答的:“我觉得我最大的优势是,我喜欢这个,我敬业这个,我一门心思是这个。人家说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这样的事情,因为我是一辈子都喜欢做这件事,所以我也希望提倡任何人,你只要喜欢做一件事情,要大胆的去干,要热爱,有专业性的去干。”多年来,经过刻苦钻研,陈杰群把“修、片、剥、挖、捏”等技巧掌握得十分娴熟。此外,他还学到了如何医治鸡眼、甲沟炎等脚病的方法。陈师傅说:“你喜欢了这行,肯定就会去研究。”比如甲沟炎,也就是大家俗称的“往肉里长的脚指甲”,陈杰群师傅说,一般在修脚的时候,他会采取“引导”方法,经过多次的修脚,慢慢的就不会往肉里长。当熟悉了一件事情后想要去打破常态思维,寻求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事,所以一个人走出了他的舒适圈,不断摸索、不断进步,就毫无疑问的可以成为很厉害的人。

工匠精神忠于初心,是所谓“达则兼济天下”,而后前行。陈杰群师傅告诉我之所以走上公益这条路是因为一位孤寡老人。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,镇江一家敬老院负责人找到他,去为一名八十多岁的孤寡老人修脚,而且是在病床上,可以说是弥留之际。“大概用了一个小时,一点点的修。”陈杰群师傅说,“我到现在还记得,那名老人脚上的大拇指因长期不剪,任由其生长,长到了5公分的厚度,别说走路了,就是穿袜子也很费事。”后来老人走后,这家敬老院的负责人特地找到并告诉陈师傅这件事,同时向他表达了感谢之情。“陈师傅,谢谢你,老人‘走了’,走之前能把脚上的痛苦解决了,也算是一种安慰吧!”记得很久之前语文老师跟我们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:“做人很难,我不期望你们都能成为极其优秀的人,只希望你们对得起自己,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。”公益这条路太简单,尽己力助人为乐,仅此而已;公益这条路太难,能几十年始终如一靠的又岂是心血来潮?如果说我敬佩的是陈师傅的精湛的手艺,那他的爱与责任才真正令人折服。爱和该爱的不过仅此吧!

访匠心之人,听匠心故事,悟匠心精神,泰院学子在路上。

  

【篇二】

道也,进乎技

19自动化1班 沈倩怡

红色安全帽、蓝色工作服、灰溜溜的脏鞋,成了宋文国代表性的象征。他穿梭在各个仪器和检查室之间,小心翼翼核对每一个数据,检查每一个尺寸。那一张张表格里大大小小的数据、密密麻麻的文字,稍有错误就会造成严重的事故。因此,他做事情总是亲历亲为,严谨认真地处理各项事务。

 

宋文国师傅在指导同事修改工程图

 

宋文国师傅是泰州市润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,做事是出了名的严格。刚开始拜访宋师傅的时候,宋师傅是拒绝的:“不好意思,不接受采访,我要去检查设备。”“不好意思,我现在没有空,我要去工地勘察一下。”后来,在我表明学过自动化类专业以后,宋师傅突然来了兴趣,像找到知己似的,拉着我讲解设备的工程图样和设备检测方式,在保证我安全的情况下,带我去工地勘察环境。采访过程中,宋师傅鼓励我要弘扬工匠精神,学好自动化专业,夯实理论基础,课外多进行拓展训练,多参加学校的自动化创新创业科研项目,吸取教师的经验,用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做事风格对待工作和学习。

 

宋文国师傅带领工作人员勘察工地环境

 

宋师傅寄语泰州学院学子:

认真的学习态度,严谨的做事风格,精益求精,弘扬工匠精神,不忘初心。

 

寄语手写稿

 

宋师傅说:“工匠精神就是要严谨做事。”宋师傅他们手中掌握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检测,必须保障项目的安全,必须把好关,认真、严谨的核实数据和设备状态,及时调整和修理,才算是尽责。

宋师傅还说:“我们这样的工程师,不能怕苦,不能怕累,要勇于走在前头,做引路人。”工程师每天都有任务,他们穿梭在各个工地和检测室,忙起来都没有时间好好吃饭,任劳任怨。

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完美、勇于创新的精神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,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“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”,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要“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元精神”。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对于推边经济高质量发展、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示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

宋文国师傅检测设备安全

 

我国自古就非常注重工匠精神,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,形成“尚巧”的社会氛围,一些工艺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。《诗经》中的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,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、打磨、雕刻玉器等时清益求精、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。《庄子》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,“道也,进乎技矣”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,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。无论是“两弹一星”、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,还是高铁、大飞机等内设计与制造,都离不开工匠精神,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。

时代在发展,工匠精神在宋师傅他们身上不断体现和弘扬!

 

 

【篇三】

泰院学子返家乡,寻访劳模勇担当

 

中国青年网徐州721日电(通讯员 孟硕)79日上午,泰州学院“寻访劳模工匠,牢记使命担当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的徐州籍队员们,来到位于京杭大运河北岸的徐州市邳州港,拜访徐州市劳动模范、邳州港第一装卸公司副经理、方良工作室带头人郭方良,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。

 

一行人先后来到港区的方良工作室、港口装卸作业区、皮带机电气控制室等地方。当工科学子遇见劳动模范,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,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共同价值追求。

 

 

郭方良带领队员们走进方良工作室,展示工作室成立以来的创新研究成果,图为皮带机PLC控制改造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孟硕摄

 

 

头戴安全帽,郭方良带领队员走进港口装卸区,深入了解装卸作业的工作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蔡尧摄

 

 

 

在斗轮机操作间内部,郭方良为队员讲解斗轮机的工作原理、使用说明以及注意事项。队员在认真听、好好记,就不清楚的地方与劳模面对面交流沟通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蔡尧摄

  

 

在皮带机电气控制室,郭方良指引队员认识工作仪器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孟硕摄

 

 

来回攀爬各类港口大型作业机械后,队员的手上、胳膊上、衣服上沾满煤炭灰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蔡尧摄

  

 

郭方良劳模寄语泰州学院青年大学生朋友们:弘扬时代精神,勇于创新,建设国家!

 

来源 | 中国青年网